
编者按:配资优秀炒股配资门户
\n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、重庆谈判80周年。
\n1939年至1946年,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,结庐红岩,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,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,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卓越贡献,培育和形成了伟大的红岩精神。
\n1945年抗战胜利后,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到重庆参加举世瞩目的重庆谈判,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红岩精神。
\n解放战争初期,关押在白公馆、渣滓洞的革命先烈们,用鲜血和生命与敌人展开坚决斗争,进一步锻造和凝结成了红岩精神。
\n1985年10月,邓颖超重返红岩,写下“红岩精神,永放光芒”,这是第一次由国家领导人正式提出“红岩精神”,至今已40年。
\n红岩精神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\n国庆期间,上游新闻、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联合推出《寻访红岩红》系列报道,第八期来到王朴烈士故居,重温王朴与母亲金永华毁家纾难的革命故事。
\n
“能不能经得起最严峻的考验,我的行动是最好的回答。”
\n“娘,你要永远跟着学校走,继续支持学校,一刻也不要离开学校,弟妹也交给学校……”
\n重庆市南岸区南山上,王朴烈士故居静立一隅。王朴的一句句话语,穿越烽火岁月,犹在耳畔回荡。
\n
位于南岸区南山上的王朴烈士故居。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供图
\n王朴,原名王兰骏,生于富商之家,母亲金永华早早接受新式教育,在王朴年幼时,金永华时常给他讲讲岳飞的故事。1944年夏,王朴考入当时设在北碚的复旦大学新闻系,在这里,他阅读了大量马列著作、进步期刊,逐步树立了共产主义信仰。
\n1945年,为了落实党中央开辟农村工作据点的指示精神,中共中央南方局动员王朴回乡办学,开展农村工作。为了筹措办学经费,王朴积极动员母亲捐资兴学,在母亲的支持下,王朴办起了莲华小学,后又兴办莲华中学、接办志达中学。1946年冬,在办校建点的过程中,王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莲华中学成为北区工委机关所在地,是江北县和北碚区党的活动中心。
\n后来,为了帮助党组织筹集经费,王朴决定把部分家产献给他为之奋斗的事业。在他的积极动员下,1947年到1949年,母亲金永华陆续变卖了1480石田产和沿街的部分房产,折合黄金近2000两交给党组织。
\n
王朴烈士故居内景。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供图
\n1948年4月,由于叛徒出卖,王朴被捕。被关押期间,王朴没有停止战斗,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他托人给母亲带去一句口信:“娘,你要永远跟着学校走,继续支持学校,一刻也不要离开学校……”
\n王朴在口信中说的“学校”,实际上指的是党组织。王朴牺牲后,母亲金永华牢记儿子的嘱托,在悲痛中继续完成他未竟的革命事业。
\n重庆解放后,当党组织带着银行的2000两黄金存票找到金永华,准备归还给她时,她却以“三个应该与不应该”为由谢绝了。她说:“我把儿子交给党是应该的,现在要享受特殊待遇是不应该的;我变卖财产奉献给革命是应该的,接受党组织归还的财产是不应该的;作为家属和子女,继承烈士遗志是应该的,把王朴烈士的光环笼罩在头上作为资本向组织伸手是不应该的。”这笔钱最终用作了发展妇女儿童福利事业的基金。“三应该与三不应该”成为红色家风的延续而被流传开来。
\n
王朴烈士故居内景。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供图
\n如今,王朴烈士故居和南岸区的其他红色地标,如《挺进报》旧址等,不仅是课本上的名字,而是以一种更鲜活的方式参与着红岩精神的解读。
\n近日,南山珊瑚实验小学与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联动,以“行走的思政课”为载体,通过“童声传薪火”的事迹讲解、“文物会说话”的沉浸式参观、组织师生制作小白花献给王朴烈士等方式,表达缅怀之情。
\n
南山珊瑚实验小学师生向王朴烈士敬献小白花。南山珊瑚实验小学供图
\n国庆中秋假期,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寻访红色足迹。“不需要太多说教,英烈的故事就是生动的教材。”一位来到王朴烈士故居参观的游客说,红岩精神正通过这些可触可感的事迹与场景,激励和引导着我们。
\n上游新闻记者 杨子娇配资优秀炒股配资门户
阳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